您的位置:首页 >> 医院主站 >> 临床医疗 >> 医疗信息 >> 正文
向 “三级医师负责制”说“No”
  • 作者:医务科 张武宁 2018-3-15
  • ——参加“推行主诊医师制及相应管理体系改革”会议有感


        早就听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界大咖王辰教授去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担任院长了,并且王院长近期在媒体发声,建议取消三级查房制度!此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行业内众人的热烈讨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甘示弱。带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有幸参加了由中日医院主办的“推行主诊医师制及相应管理体系改革——中日医院的实践与经验”的医政培训会。
        会上以王辰院士为核心的医疗管理团队确实给所有与会者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饕餮盛宴”。众所周知,以往患者来医院就诊,多遵循“门诊是门诊,住院是住院”的分段式诊疗模式,也就意味着从门诊到病房再到手术,患者寻医问诊的并非同一个医生。这也是传统医疗管理模式——“三级医师负责制”下的患者就医轨迹。此次,王院士不但给出了取消三级查房制度的充分理由,关键还给出了破旧立新的方法和路径。有破有立,他给三级查房开出的处方是主诊医师负责制(Attending In Charge),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主诊医师负责制普遍定义为:由1名Attending(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1~2名fellow(主治医师以上)、数名resident(住院医师)组成的医疗小组(medical team)全面负责患者从门诊到住院、手术、会诊和随访的全诊疗过程。
        主诊医师负责制作为一种新的医疗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患者就医轨迹的一种颠覆。它按照疾病或医疗技术分组,将科室医生分为若干团队,由一名主诊医师带领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从门诊到住院、手术的“一条龙”诊疗服务。从患者角度看,主诊医师组为他们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从科室管理角度看,主诊医师负责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中日医院于2016年8月1日开始在消化内科、心内科、胸外科、心外科四科试点主诊医师负责制,9月1日在全院推行。会议介绍,中日医院10张床位配备一个主诊医师,由主诊医师组建团队,团队内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通常4~5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主诊医师负责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三级查房制度的模式:在三级查房中,副高每周查房1~2次,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够完整、系统和深入。而在主诊医师负责制下,主诊医师(主要为副高以上医师)必须每天都看到患者,与患者接触的频次大大增加,可以更好地让他们了解患者病情,对诊疗方案提出更完善的建议或根据病情及时作出调整。主诊医师负责制强调的核心是要让团队最高水平的医生每天接触到患者,实现对患者更好的看护。而有些团队最好的医生并不一定是副主任医师,就可以把主治医师提到主诊医师的位置。在中日医院的实践中,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很重要的配套措施是床位全院调配管理和护理垂直管理,这为主诊医师行医提供了相应平台支持。中日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经历了从医护人员抵触、接受到理解、支持的四个过程。随着院领导班子执行力和各项制度的不断落实,中日医院整体运行效率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普通医生比较支持这项改革,更加积极地管理患者,积极地出门诊收治患者。自推行以来,医院门诊量、手术量、出院量等都有明显上升。
        现在中日医院三级查房制度仍在进行,作为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医疗核心制度,医院没有权力不执行,但中日医院同时也在强力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一位主诊医师在会上还谈到,由于主诊医师组实行的是动态管理、责权统一、优胜劣汰的管理,这种竞争机制使医师们自觉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夯实医师们的质量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理念,最终将实现通过质量提升、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的“三驾马车”拉动科室核心竞争力。
        在有条件的医院,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有着深远的意义。这项制度最优越的地方,就是充分调动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实行这项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内部竞争力,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同时,可以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责、权、利。在传统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一方面存在高级职称人员富裕且工作常常互相排斥、难以协调的局面,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很难落实;另一方面高级职称人员存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除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认为对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等问题与己无关,积极性难以调动。建立主诊医师制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既能实现患者选择医生的要求,又能缩短服务流程,为顾客提供更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这项制度赋予主诊医师更多的质量管理权、技术把关权,可以充分调动主诊医师的积极性。
         会议过后,我也感触良多,各家医疗机构如何在医改不断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因地制宜地创新开拓,充分发挥主诊医师负责制对科室和医院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