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工作动态 >> 正文
发挥专业引领 提升护理品质
  • 作者:静疗专业组 李爱华 2019-8-30
  • ——记静脉输液护理专业组工作回顾


        静脉输液虽然是护理工作中最广泛、最常见、最基础的护理技能,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液工具的不断革新,输液通路选择的多样化,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才能将静脉输液这件日常工作做到更加专业化,体现护士的专业性。
        2013年5月,在我院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静脉输液护理专业组,这也是我院成立的第一个护理专业组,六年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静疗专业组茁壮成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夯实基础,扎实基本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和留置率,每年组织两期低年资护士操作模拟练习。以往评估护理人员的水平高低是一针见血。现代理念是:一针见血同时更强调安全留置、保护血管。
        2015年专业组对全院护理单元输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输液率92.6%,一次性头皮钢针使用率65%,渗出/外渗率76%。分析显示:1.低年资护士穿刺工具主要以头皮针为主,成功率高,但外渗风险同样居高;2.低年资护士留置针穿刺技术较弱,失败率高,选择度低;3.对输液工具如何正确选择相关知识匮乏。
        针对相关问题,专业组有的放矢,每年组织相关理论讲课,从血管生理解剖了解输液工具直径与血管直径的占比关系,到药物性质PH值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指导临床护士如何正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如何正确的选择输液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提高显著,2018年统计全院留置针使用率达到65%,较2015年(37%)大幅度增长,渗出/外渗并发症降至23%,输液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强专科,重视人次梯队建设。医院非常重视专家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截至目前,医院先后选派了8名护士参加北京市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学成归来积极开展临床工作。以PICC技术为例,从最初的普外科、肿瘤科率先开展,逐渐拓展到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消化、分院、心内一、心内二等多个病区,为临床疑难危重患者解决静脉通路选择问题,得到广大医生护士和病人的认可。如今专业组力量不断扩大,30余名骨干力量分布于各临床护理单元,便于大家随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8人取得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资质,能较娴熟掌握PICC置管技术。随着PICC技术的普及,专业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全院操作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使PICC技术从穿刺到日常维护,做到全院、全员、各科同质化,并加大日常护理质控工作,保证PICC技术的稳步可持续性发展,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三、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紧跟专业前沿。PICC技术自2008年在我院开展以来,已历经了三个不同发展时期:2008年5月—2013年5月,经外周(肘部)盲穿置管;2013年6月—2018年底,经外周超声引导下(上臂中段)改良塞丁格技术可视置管,置管前通过彩色超声可充分评估血管直径、血流速度、和有无血栓等多种因素,更好更全面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2019年3月,普外科率先采用腔内心电技术在置管过程中对导管尖端进行实时定位测量,此项技术弥补了置管后传统胸部X线定位的不足,使导管尖端更精确定位在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接CAJ点,减少并发症。也是PICC定位技术的革新。
        四、多学科协作,不断完善自我。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液通路选择的多样化,从一次性头皮钢针、留置针、CVC、PICC、中等长度导管、到完全置入式给药装置(输液港)等更先进的输液工具,静脉输液治疗不再是一项简单的操作,整个过程涉及到血管解剖、药学、院感、超声、放射、介入等多种手段,才能让静脉输液治疗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更具专业性。
        多年来,静疗专业组在护理部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始终秉承重基础、强专科、勇创新、攀高峰的工作态度,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