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科普

痛到“撞墙”的丛集性头痛,如何拯救?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是一种原发性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临床特征为严格单侧的重度疼痛,主要位于眼眶、眶上、颞部或这些部位的任意组合,伴随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或)眼睑水肿等自主神经症状和(或)烦躁不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5~180 min,发作频率为隔日1次到8次/日。根据美国和欧洲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丛集性头痛的患病率约占一般人群的0.1%,世界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可能存在差异,男女比例约为 3∶1。


一、典型症状 

发作期:频率多为隔天1次至每天8次。疼痛多固定于一侧的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分布区,即一侧眼眶周围或眼后,伴同侧眼结膜充血,面部发热、潮红、流泪、鼻塞、眼睑下垂及恶心,疼痛剧烈难忍,为持续性钻痛、撕裂牵拉痛、绞痛、烧灼样疼痛、尖锐刺痛等。约80%的患者每次发作都在同一侧。

缓解期:一般无任何不适。


二、伴随症状 

特征性自主神经异常:丛集性头痛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流泪、流涕、眼睑下垂和水肿、鼻塞、额面部出汗等症状,且一般局限于疼痛的同侧。

行为变化: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患者有烦躁感或易怒;
          一些患者不停踱步或保持坐位以最大限度缓解疼痛;

          患者由于平卧可使疼痛加重常难以平卧休息,可能表现为行为怪异、咆哮、哭喊或尖叫,甚至患者害怕入睡后头痛再次发作,宁愿彻夜不眠;

其他:许多患者在发作期会出现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部分患者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精神异常。


三、如何治疗 

1、吸氧

急性期尽早吸入6~15 L/min 的医用纯氧,约60%的丛集性头痛患者在吸入纯氧后症状可在20-30分钟内缓解。考虑其安全性高,妊娠期和哺乳期病人急性期可首选吸氧治疗。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推荐曲普坦类药物舒马曲普坦皮下注射、佐米曲普坦鼻喷是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

过渡期:过渡期治疗药物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因预防性治疗药物需在一定时间才起效,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可镇痛抗炎。
预防性治疗药物:主要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碳酸锂、托吡酯、褪黑素、丙戊酸盐(丙戊酸钠/丙戊酸镁)、钙通道拮抗剂加巴喷丁,单药无效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3、蝶腭神经节阻滞

丛集性头痛与蝶腭神经节关系密切,及时有效的神经阻滞和射频治疗可直接阻断神经传导头痛。